今日特推: 透过100万+流量媒体跨界 探究鱼先生的超级IP养成之路
搜索:
您的位置: 创业故事网 > 创业资讯 > 斗了快20年,阿里和腾讯为什么突然不打了?

斗了快20年,阿里和腾讯为什么突然不打了?

浏览: 170 次 来源:创业故事网

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隐社(ID:shangyinshecj),作者:齐马,创业邦经授权转载,图源:图虫。

2013年3月底,春分刚过没几天的杭州仍有些微凉,一个名为“华夏同学会第20次会议”的活动在阿里总部举办。

这不是普通的同学会,参会者都是在长江、中欧商学院学习过的商业圈大佬,无一不是手握大量顶级商界资源。

在外界看来,这是个与中国企业家俱乐部、泰山会、江南会(后两者已经关停)并列的、颇为神秘的圈子。

那次会议,马云、马化腾、李彦宏、王健林、冯仑、李东生等悉数到场,大家在马云的带队下参观了阿里,见证了电商凶猛的发展势头后,进入到了谈笑风生环节。

期间,马化腾陷入回忆,开始述说第一次来阿里的往事:

10年前参加‘西湖论剑’,当时大家的公司都很小,我记得马云用的还是一辆破车。

马云马上接过话头,笑着纠正道:

确实不是什么好车,一辆白色本田,但是是新的。

马化腾没有再纠缠破车新车的问题,话锋一转,说起了淘宝刚办起来时,他本有机会投15%,但当时没有投,现在都悔死了。

还没等马云接话,众多意气风发的大佬纷纷加入进来,一言一语,谈起了各自曾经的“错过”。

事实上,马化腾所说的那次投资淘宝的经历,是“二马同槽”的唯一机会,但二马都是枭雄,注定不可能愉快合作,他们也远没有那次会上所表现的那么融洽。

刚开始,阿里和腾讯像两个独立积攒沙子的沙漏,彼此间没什么交集,也没有竞争的意愿。

可后来,他们把沙子扬的到处都是,不可避免地掺杂在了一起,在电商、社交、支付、文娱、出行等各方面全面争夺,之后更是陷入了存量搏杀。

这种情况下,让他们合作就像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地一样,变得毫无可能。而要做到这一点,只有借助于外部的力量。

决定巨头互斗的四个法则

马化腾曾公开表示,和马云的竞争多到了自己都困扰的地步,他还曾冥思苦想何以至此。

说是这么说,但到底怎么回事,Pony马还是很清楚的。

从表面看,腾讯主要是圈用户,阿里则主要圈电商,各自栽种着自己的参天大树,井水不犯河水。

但互联网这个行业的特殊魔力就在于,它存在于一个虚拟的无限空间里,不管是做电商、社交还是搜索,能够做大做强的关键是四大法则:

规模效应、协同效应、梅特卡夫效应和双边市场效应。

规模效应是最基础的,互联网的规模效应本质上跟传统行业没什么大区别,只不过效率更高,在网上增加一个客户几乎没有成本。

协同效应源于品种增加所带来的的收入,以前的百货大楼也有这种效应,大楼建成后,入驻的商家越多,大楼利润越高。

同样的,互联网能把这种效应成倍放大,腾讯建设和维护微信的成本是固定的,微信上一旦承载更多服务,电商、广告、游戏、支付、理财、银行等,并且各项服务的供应商越多,腾讯效益就越好。

梅特卡夫效应相对复杂,简单来说就是,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市场价值,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。

这个节点不单纯是指用户,而是能互动的活跃用户。

举个例子,新浪微博就在用各种话题千方百计促进用户互动,虽然每个人并不因此而付费,但他们的积极参与却能让微博触及更多人,在上面投放的广告也就更值钱。

而双边市场效应指的就是淘宝、美团、滴滴那种,消费者之间互动很少,但供需双方互动强,供给者越多,产品成本越低,越能吸引消费者,从而正向循环。

四个法则运用得好,互联网公司就发展得好,甚至指数级增长。

反之,就像ofo和摩拜那样,没有网络效应,没有什么互动,互联网只是工具,本质上还是传统商业模式。

本文标题:斗了快20年,阿里和腾讯为什么突然不打了?
创业人物

奇艺网CEO龚宇创业

奇艺网CEO龚宇创业故事分享及个人简历介绍

当时在多达上百人的候选名单里,百度副总裁任旭阳选中了龚宇担任奇艺网CEO。 当瘦高的龚宇以一贯的儒雅...[详细]

创业故事网 - 关于我们 - 版权声明 - 网站协议 - 友情申请 - 免责声明 - 网站地图 - 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